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活动
由于阳历九月九日中的“九”
与阳气的数目相同
被认为是阳气最盛之时
人们相信九九重阳可以辟邪、长寿
进入重阳后,秋季逐渐走向深秋,中医上认为,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阳气逐渐衰退,正是很多疾病易发作的时候。老年人更要注意养生保健。
中医讲究秋季养肺,肺的功能正常,才能更好地排出二氧化氮,吸入氧气,排出痰和废物,帮助心脏把气血津液散布于全身。秋季山林少花粉,空气质量好,在山间行走,对于改善肺通气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功能很有好处。
同时,秋季红衰翠减、草木凋零,加之时有秋雨连绵,人们常易“悲秋”,登高远眺可舒缓心情、排解忧郁,再适宜不过。
今天济南南郊医院中医科就与您聊聊“重阳节”里的健康养生之道~
防秋燥
秋季主气为“燥”,故防秋燥为秋季养生重中之重。防秋燥,除了多饮水外,饮食上也要注意预防秋燥。可以适当多吃些能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梨、百合、银耳、萝卜等。还可以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如葡萄、苹果、柑橘、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以养肝气,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 、蒜、椒等食物。
秋季老年人应以平补为主,尽量多吃性平味甘的食物,如玉米、猪肉等。秋天尤其提倡食粥,稀粥里可加一些上述养胃健脾、滋阴润燥之品,可起到润燥的效果。
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毛发脱落等症状。因此,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根据天气情况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另外由于老年人皮脂分泌少,秋季应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以免破坏皮肤的水油平衡,诱发或加重老年皮肤瘙痒症。
调起居
秋季养生应早卧早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适当早起,便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血栓相关疾病有一定意义。
此外,还要适当午休。午睡不仅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得到休息,还可以有效舒缓心血管系统,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据调查,每天午睡一刻钟至半小时,可减少30%冠心病的发病率。
动有度
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老年人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但老年人运动保健要注意“动”得健康,“动”得安全。
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过于单薄去户外活动,以防着凉;有时早晨室外还有雾霾,空气质量差,出门锻炼要戴好口罩。
秋季,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此外,老年人骨质疏松明显,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以免加重关节损伤。
畅情志
重阳节后,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触景生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即所谓的“悲秋”。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重中之重,做子女的应多与父母聊聊天,多看望,多交流,减少老年人孤独感。金秋时节,老年人可约三五好友,登高赏菊,下棋品茗,可达到心旷神怡、提神醒脑、健身祛病的目的。
(网络预约 当日就诊 *所有信息已加密* )